当前位置:首页 > 知情知政

我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的看点在这里

信息来源:区人大研究室
发布日期:2019-12-17

联合设立重点产业基金。推动区政府与北京市科委共同设立规模为1000万元的“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丰台轨道交通前沿研究联合基金”。旨在通过前沿技术研究带动产业共性技术得研发和项目的落地,从源头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探索一条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技术研发无缝衔接的科技成果培育、转化、产业化的新路径。目前,已完成项目征集工作,共征集来自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7家单位提交的74个项目。


不断强化创新基金管理。为保证政府支持资金使用的安全、合理、高效,让政府资金起到杠杆撬动作用,完成“2017年丰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结题绩效评价,支持的42个项目全部完成合同书中的任务指标,扶持资金总额为0.3亿元,产生新成果65项,带动资金投入1.4亿元,是创新基金总投入的近5倍;新增产值5.8亿元,形成销售收入5.7亿元,新增利润0.8亿元,新增税收0.4亿元。


重大科技项目效益凸显。对近年来扶持的区重大科技项目开展了评估总结,2018年“科三费”扶持的项目取得可喜成果。吉视汇通承担的“万兆广播接收芯片”项目,获得科技资金扶持200万元(项目总投资2554万元),现已完成了整个I-PON系统方案,拥有6项核心专利,技术体系进入了广电行业标准,完成国际电联ITU标准立项,并获得“2018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17年扶持的13个项目,共计带动企业投入经费1.5亿元,达到财政经费投入的4.9倍;带来新增产值3.26亿元,实现新增销售收入2.75亿元,贡献净利润0.55亿元,分别是投入经费的10.7倍、9倍和1.8倍。


创新载体使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完善孵化载体支持政策。按照科技部《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要求,修订了《丰台区科技企业孵化机构管理办法》,向区级孵化机构认定前向和后向延伸,加强孵化机构培育和发展方向的引导,促进丰台区科技企业孵化机构高质量发展。


壮大科技创业孵化载体。科学使用“丰台区科技创新孵化专项资金”,支持30家区级创新孵化机构1374.302万元。新增5家孵化机构,我区各类孵化机构数量达到54家,比去年年底增加10%。京卫惟科生物科技孵化(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搜宝创展科技孵化器成为国家级孵化器。我区国家级孵化器将增至9家;京卫惟科生物科技孵化(北京)有限公司、黑钻石(北京)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2019年荣获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型创业服务机构支持资金。


发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作用。通过北京大学、农林科学院等院所合作,与朝阳、顺义、房山等区合作,探索建立了竹海孵化器与高校合作等模式,不断加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建设。2019年丰台工作站新增成员单位53家,征集新科技需求62个;为符合条件的31家企业申请创新券129.9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


推动“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构建

不断扩大创新主体规模。在进一步加大对原有国高新企业跟踪服务,稳定保有量(目前丰台共有国高新企业1550家)的同时,强化对新增国高新企业的指导与培育,组织开展申报政策培训,目前,全区国高新企业申报企业572家,第一批获批78家。预计2019年度我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增长8%以上。


推动科技创新活力提升。按照国家和北京市最新政策,拟制了《丰台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成果转化支持办法》,填补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政策的空白;开展全区技术市场交易登记及统计2046项,实现交易额592.1亿元,同比分别增加13%和40%。组织区域企业申报各类奖项,北京海鑫科金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北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18个项目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交控科技和302医院;二等奖5项;三等奖11项);应急安防研发试验共享平台项目(北京万丰创动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智能列车仿真测试试验公共平台项目(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集团)获得北京市“2019年度市区两级重大关键任务科技支撑专项”立项2项。


推动高精尖产业项目建设。结合我区发展的需要,起草了《丰台区重大科技项目支持及经费管理办法》,重点支持高精尖产业和项目;征集83个区级“高精尖”项目,联合区发改委向市级部门推荐市级“高精尖”项目,目前已入库13项目。其中科技服务业领域项目4项,分别为:一种基于图像检索的大数据知识产权创新服务平台(北京恒冠网络数据处理有限公司)、高铁检修智能装备及数字化管理系统(龙铁纵横(北京)轨道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征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及应用项目(航天新长征大道科技有限公司)、地灾监测系统产业化项目(航天科工惯性技术有限公司)。应用场景建设走在前列,“中关村丰台园西一区海绵城市项目”和“丰台创新中心建设项目”纳入2019年首批10个市级应用场景建设项目。


支持科技人才建设。依托科技新星计划项目,面向全区开展“2019年丰台区科技新星计划项目”征集工作,以项目为依托开展科研工作,选拔优秀的青年科技骨干,逐步形成青年科技专家群体。2019年科技新星计划项目共征集项目39个,对10名青年科技人才的10个项目予以扶持。


科普惠民成效明显

组织科技周活动。今年举办了以“科技强国 科普惠民”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围绕“科技成果展示、科普互动体验、民生科普宣传”三个板块,联合区内各级科普基地举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受益人群50000余人次;首次发布了“科普地图”和“科普畅游护照”,将丰台区特色科普资源进行串联,打造“美丽丰台科普行”主题科普活动,共印制发放科普地图2000张,科普护照20000册。

提升区域科普能力。利用科普资金扶持区域内科普场馆、教育基地、科学探索实验室、科普项目等建设。2019年,认定科普基地2个,立项扶持项目16个,扶持资金总额为368万元。同时,积极组织区域内优质科普教育基地申报市级科普项目,“南宫自然艺术科普馆”获得市级科普能力提升项目立项。通过科普资金的注入,深入挖掘各类科普基地自身优势和特色,科普资源逐步鲜活起来,北京十中“科学探索实验室”成为国内首家学生化石修复中心、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南站校区等科普机构获得多项全国性的奖项;另外,加强与清华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实验学校等通力合作,推进科普共建,提升科普能力。


推行信息化建设的节奏加快

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统筹作用。统一政务云数据中心由300TB扩容至600TB;政务外网600余个社区村、队站所检修全覆盖,网络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加强信息项目管理,全年共组织48场评审会,评审信息化项目362项(含教育、卫生、公安):其中新建类116项,运维类223项,升级改造18项,软硬件购置类5项。涉及金额约4.4亿元(不含教育、卫生、公安):其中不予立项项目总金额约0.7亿元,予以立项项目总金额约3.7亿元。

全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强化信用建设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政策制度体系,编制印发了《丰台区2019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评价办法》(丰社信联办发〔2019〕6号)、《关于建立完善丰台区信用联合奖惩制度加快推进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丰社信联办发〔2019〕8号等信用制度文件,全面部署区内信用工作安排;积极开展“诚信建设万里行”宣传活动,全面提升区域信用水平;注重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用丰台网站建设完成;推进信用产业园建设,与市经信局组建“信用产业园”项目市区联合工作专班,初步确定园区的承载地;组织信用产业重点企业参加区长早餐会,吸纳多方意见,促进信用产业健康发展。


加强信息化执法检查和应急通信保障。开展经信系统行政执法检查88次(全市排名第四)、行政处罚3次(全市排名第一);完成丰台区共14家单位21个无线电台站和113个无线对讲机的核查工作,实现我区重点时期信息安全零事件。制定应急预案,强化应急值守工作,确保了全国“两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重大会议召开期间我区应急通信、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深入推进大数据工作

编制全区区属单位政务资源目录。共编制87家委办局数据资源目录618条,21个街乡镇数据资源目录1360条,为全区政务数据资源整合打下坚实基础。按市级要求完成在丰台区大数据汇聚平台上完成三级目录体系功能建设。


开展丰台区“城市大脑”工作。在全面研判我区政务大数据和各单位信息化水平的基础上,共收集275类、20余万条具体数据、接入11家委办局成熟系统。通过“系统入云、数据汇聚、目录上链、场景入脑”,明确“城市大脑”建设内容,包含2个基础项目(全区一张图、视频图像整合)、5个主题应用项目(街乡镇综合治理、区域环境质量分析、建筑市场综合分析、重点车辆管控、产业地图)和3个综合应用项目(城市运行监测、遥感影像监测、重大任务和重点台账),目前所有项目正在加紧研发中。


搭建丰台区大数据汇聚平台。在完成搭建丰台区大数据汇聚平台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加强市区联动,通过平台加强与各业务系统及市级大数据平台对接,进一步强化汇聚数据、调用数据、数据目录链核准、数据共享交换等功能。持续推动全区各业务系统入云工作,目前已有37家委办局的业务系统入云部署,资源使用率达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