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人大资料 > 学习交流

长征精神 :写遍万水千山的伟大史诗

信息来源:区人大研究室
发布日期:2021-06-11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习近平




1933年10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动员近100万国民革命军围剿各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农村根据地,在前四次战役中,由于实施毛泽东的运动战方针,国民政府军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均以撤退告终。在第五次战役中,由于毛泽东失去领导权,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采纳苏联军事顾问李德的建议,放弃过去四次反“围剿”斗争的积极防御方针,采用军事冒险主义,发动所有红军展开全面进攻,使中央苏区遭到巨大损失。

1.jpg

国民党的飞机轰炸

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八万六千人,分别自瑞金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从而开始长征。

2.jpg

转移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意义: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是一部艰难的历史斗争。

3.jpg

爬雪山

4.jpg

过草地

毛泽东在1935年12月召开的瓦窑堡会议上讲到: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11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这些气势磅礴的话,深刻讲述了长征之于中国历史、中国革命的深远意义。

7.jpg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之后,红军像重新获得了新的生命,他们重振旗鼓,振奋精神,在中央军委的指挥下,展开了机动灵活的运动战。他们转战贵州、四川、云南边界地区,四渡赤水,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歼灭大量敌人。随后,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分兵黔东,诱出滇军来援。这时,红军出其不意地向云南疾进,在昆明附近虚晃一枪,随即于5月初抢渡金沙江。至此,中央红军摆脱了优势敌军的追堵拦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5.jpg

6.jpg

《七律长征》

毛泽东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END


公众号图标8CM.jpg